统计学论文【多篇】

文本集 人气:1.33W

统计学论文【多篇】

统计学论文范文字 篇一

一、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当前的会计核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市场管理需求,统计学的运用,不仅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加大了自身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实证会计工作,在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上,采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对现行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活动的使用价值。下面则对统计学在会计核算方面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在医院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针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统计学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则正是统计学的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将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权益乘数、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统计函数广泛运用在财务报表中,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并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平均数原理运用在财务会计存货计量核算中,以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统计学在医院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加强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医院管理中,应对成本会计核算引起高度重视,将统计学运用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通过产品品种分类来进行单品种核算,并归集生产费用,最终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统计学在医院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与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相比较,统计学运用在医院管理会计核算中更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会计涉及面较广,管理会计包括成本预测、销售业绩等活动,为了有效进行管理会计,通常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式应用在管理会计中,例如对于医院预测成本和销售管理,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则采用马尔科夫链的形式对其经营成果进行分析预测,对于医院财务状况的评价,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而财务建模分析,则主要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形式,尤其是对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统计学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价值。

(四)统计学在医院审计中的运用

在会计审计中,其主要是对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和审核,将统计学应用在会计审计中,采用抽样方法对医院会计核算状况进行审核,进而确保会计审计结构的准确性。

二、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应加强统计学的运用

(一)加强医院会计人员对统计学的学习

当前,大多数医院统计和会计工作是相互分离的,在会计核算管理中,会计人员应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学习,采用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强化会计中常用的总体、指标、抽样等基本概念和统计分组基本方法的训练,并用到实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统计人员也应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注重统计和会计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财务统计核算中,要求统计人员、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分析报告,强化统计、会计工作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面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经济业务管理工作,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医院内部、外部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和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强医院的事物预测、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

三、统计学应用在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医疗会计核算体制的改革

针对医院管理的特殊性,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在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实行医药分开的核算体制,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将药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单独罗列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离核算,但是,医院的药品种类繁多,规格、名称也比较多,这给医院经济业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将统计学运用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即对医院基础数据进行分类收集和汇总,从而达到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在药品库存管理实践中,为了使医院不会过多积压药品,通常按照药品的重要程度和保质期限来对药品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级药品的特质进行用量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各级药品的最佳库存量,进而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

(二)有助于完善医院医保制度

由于医院医保种类较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若不采用统计学来进行会计核算,这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将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将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收入等进行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各类医保的报表,进而对各类医保病人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和单独核算,从而完善医保制度。总的来说,统计学的运用,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医院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病种结算的方式,进而引导医院降低看病买药的费用;通过对各类医保费用进行分类统计,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医院的债权债务,也可以通过医疗费用划拨来增加医院的医疗收入,因此,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推动了医院的经济业务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为了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将统计学运用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即将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的方式,并运用到医院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统计学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资料的整理,如医院财务会计存货的计量管理,其主要利用统计学中的平均移动法原理来进行计算的;第二,财务信息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统计指数为基础,并对统计指数进行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以保证会计信息分析的准确性;第三,医院市场的预测,通过统计学对医院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即采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对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和成本进行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由于医院经济业务种类较多,这给医院财务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将统计学运用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通过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财务人员对医院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处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学课程论文 篇二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统计实务》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高职教学的理念,统计实务课程则必然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进行整合。在几轮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工作。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天营,刘爱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4,(8).

统计学课程论文 篇三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课程建设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立起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该校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经济管理类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实际,我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体表现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础”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应用”指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统计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和参与政策咨询和决策的能力等,体现了作为方法论、管理工具的统计学学科性质;“高素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以“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教育的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给足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学时、学分,力求专业主干课能讲深讲透;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是突出统计学专业“市场调查与定量分析”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要求;五是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从2006级统计学专业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架框要求,按照“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了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双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构建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和经济学、管理学等重在夯实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校各专业统一规定的军训、就业指导等实践课程,模块二则是根据统计学专业要求设置的独立实践实验模块。“双平台”是指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修养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平台,以及帮助学生拓宽口径、加厚基础,以适应专业和人生发展的统计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等8门,约占理论课程总学分的25%,该模块作为统计学专业核心内容,既保证了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能力培养。“多模块”是以“双体系”、“双平台”为基础支撑,按照统计学科专业的服务方向和人才规格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志向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设计多个不同的学习模块,即“社会经济统计”、“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与精算”三个专业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识、能力要求,也考虑到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1.整合、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统计应用主线

从2005级到2009级,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到2008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实验课程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6%。实践实验课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实验实践课。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平台,构建以统计核算、分析为主,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相互支持的企业实践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把握企业的创办与整体运作,用数据解读企业经营,此课程群包括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计划实训等。同时,结合统计工作过程,设置了SPSS软件应用、统计分析综合实训等独立实训课程,从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到分析报告撰写进行强化,加强统计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如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内实验,一般安排本课程总课时的1/4课时,主要实训内容为EXCEL、SPSS应用、课程论文等。

2.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战型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重点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这几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并努力使其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统计学专业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财经科学实验中心分室的统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目前广西高校唯一的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中心,配备了SPSS、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等先进统计教学软件。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安排统计学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参与实习单位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工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广西高校唯一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创新平台,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本科教学全过程

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等第一课堂,还需要结合统计学专业特点,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和数学建模等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这对于促进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明确统计学专业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这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主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一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广西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实习单位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统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会计从业资格、统计职称等,邀请政府部门、企业高管或相关业务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此外,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我们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现实性和专业特色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业实习难、分散形式效果较差的现实,我们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逐步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变“放羊式”毕业实习为集中实习为主、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将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学生平时的一些竞赛活动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使学生较早了解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素材积累;二是向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征集部分毕业论文(设计)现实问题选题,并且适当邀请实践基地部分专家或业务骨干参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通过毕业论文撰写为实际工作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强调统计学的专业特色,要求论文必须用数据说话,以检验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应用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以打破“学科本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特别是对统计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之后,将各门课程按照内在联系和教学要求归并成若干个课程模块,分块建设。制定分阶段课程建设规划,重点是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内容,进而形成了每一门课程完整的课程档案。

在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方面,对于专业课程,选用理论内容体系较完整、丰富,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面向21世纪的优秀新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国外优秀教材;对于实践课程,目前部分选用兄弟院校现成教材、实验指导书,部分实训教材通过自编完成。下一步,我们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本专业完整的实践教材体系建设,形成本专业特色系列实践教材,如统计学案例教程、商务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这些实验(实训)教材可作为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步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统计学专业独立实验教材。

四、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确定后,如何教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鼓励教师探索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尝试对《统计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与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进行教学,即将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分解为“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统计理论与方法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两大模块,前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上课,后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和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上课,将统计方法教学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合起来。在《统计学》(或《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试行“读(阅读)写(写作)议(讨论)讲(讲课)”教学模式改革。“读”是指在课外阅读统计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数据意识;“写”是指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小论文等;“议”是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实施交互式教学;“讲”是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就统计教材或现实某一问题进行讲解,之后教师进行评议。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统计理论方法与非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学习、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改革得到了学生普遍好评,教学效果显著。《多元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也借鉴此思路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论文”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写”(分析)的能力,强调统计理论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现代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目前,我们正在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分别制定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案,将“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上述训练,学生应用统计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相成。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J].统计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3] 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4).

[4] 王春明,莫光政。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

统计学论文 篇四

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Statistica、EViews、Excel等,但上述软件的特点和功能优势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选用不同的统计软件或者软件组合。但是由于专业统计软件需要安装后才可以使用,不便于课堂教学使用,也不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与上述专业统计软件相比,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当中[4-9]。作为当前使用最普遍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该软件比其他专业统计软件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易于推广。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管理、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管理专业教学对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软件的选择上,我们首先选择了Excel软件,依据Excel软件中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形成以Excel为主要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内容。但是由于Excel软件中没有直接提供箱线图、茎叶图、无交互作用可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9],所以,在学生掌握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使用,以提升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实现其教学目标。

2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之与理论教学进度协调一致。按照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推断统计学、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决策为主线,将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应地分为四个模块,即收集数据模块、整理数据模块、分析数据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将各模块的内容依据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功能,形成的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将统计学课程的54学时,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2∶1进行分配,即其中的18学时为实验教学。可以看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1)收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统计数据的录入;二是统计数据的排序、筛选与数据透视表;三是抽样方法。安排两个教学学时。

(2)整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是数据的图表展示,另一部分是统计函数的学习和运用。安排5个教学学时。其中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整理和反映统计资料的主要工具。常用的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常用的统计图有: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直方图等。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统计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正确计算和绘制频数分布表,掌握基本统计图形的绘制,最重要的是能够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来展示其规律。而统计函数主要涉及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数据离散趋势的测量、以及相关关系等内容,实现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统计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函数,如总和(sum)、均值(average)、众数(mode)、中位数(median)、百分位数(percentile);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函数,如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极差(range)、四分位差(quartiledevia-tion)、异众比率(variationration)、离散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以及表示数据分布形状特征的统。除了基本统计图表和统计函数以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命令和直方图命令,并将这两个命令的统计输出结果和统计函数两者一一对应起来,以巩固和强化基本统计知识。

(3)分析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多,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应的统计输出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计算机操作命令主要都集中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中,如:关于假设检验的命令有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双样本异方差假设)以及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关于方差分析的命令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回归分析的命令有相关系数和协方差,以及回归命令。此外,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与统计函数的相互融合,要求学生掌握如:参数估计中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中卡方检验、F检验、t检验和z检验;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协方差、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等统计函数。鉴于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安排5个教学学时。

(4)在决策分析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统计分析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进行研究、探索和应用的新型教学过程。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3~6个教学学时,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模块的实验内容以外,根据课程需要,还需补充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概率与概率分布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经典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如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二是分位数和p值的计算,如统计中常用的四个分位数的计算。安排3个教学学时。最后,利用3个教学学时,为学生展示和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主要功能,重点强调该软件与Excel操作中的不同之处,譬如在数据输入前,要先定义变量;箱线图和茎叶图的展示;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等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五类。在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强调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如统计函数的使用、图形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功能的操作。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如运用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来展示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加深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结合统计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应用性实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

(1)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按照理论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保持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

(2)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目标有计划、高质量地实现,应当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给出详细而完整的实验教学设计,包括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时间安排。通过精心选择的实验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目标。

(3)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完成质量。实验报告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上的实验过程记录一遍,而是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思考。所以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4)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对实验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实验教学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履责情况;学生对教师个人和教学过程的评估及反馈建议;以及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也应当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上的上机操作表现、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实践调查活动成果。通过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统计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5结语

围绕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Excel软件为主、SPSS软件为辅助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体系,对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统计软件,对统计输出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当然,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统计调查实践活动的指导,保证统计调查项目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统计学论文范文字 篇五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生物统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方面。①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开课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国内许多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把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系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积分及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而且,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等数学课程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生物统计学中的许多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高等数学中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②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上的脱节性。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各高校均认识到它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均作为两名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由于数学专业的教师没有生物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推导、讲授。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之间通常存在许多不衔之处,形成了不利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知识的断层。同样,这也是生物统计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用的原因之一。

3.生物统计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方面。常言道,学生需要一滴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较为渊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渊博的统计学知识,才能很好把握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将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进行案例教学。4.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制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制度是否合理

,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16]。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较为死板,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如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规定一定数量的题型,当然,这种考试制度对于规范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应该根据具体课程而定,而不能一概而论。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如果规定一定数量的考试题型(比如四种题型),那么教师只能根据考试规定勉为其难考虑四种题型。比如说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计算这四种题型。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是较为死板的考试,不能真证体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本质,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

三、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生物统计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十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选择适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不同种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教学较为合适。据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授课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授课内容过多学生精力会分散,分不清重点,而过深则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17]。因此应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坚持以试验研究实例为线索,以科学的试验研究方法为主线,理论原理和实际例子相结合,从试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推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转变为具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7]。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处理好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关系。高等数学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一方面,高等数学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因此生物统计学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设为宜,这样能避免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课程开设在时间上形成的断层,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另一方面,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不应分别让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而均应由生物学专业教师讲授,因为生物学专业的教师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讲授高等数学时,能够根据生物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优化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进行知识的讲授。从而能避免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在知识上的脱节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

3.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注重案例教学。生物统计学教材大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不利。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8]。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对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案例贯穿到教学中,以自身科研实例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以及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试验设计又称为实验设计,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为理论基础,科学地、经济地设计研究方案的一项技术。一个良好的试验设计,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得到足够的实验数据,从而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6]。由于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强化学生综合试验设计的锻炼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利用统计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统计学知识及其丰富的科研经历,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实践,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目的。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的能力。很多学校传统的考试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试卷内容主要测重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平时可以不听课,考试前通过突击,也能考合格,但考后就可能全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完生物统计学,学期考试后,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用,到做毕业论文需用到统计学原理和知识时,很多学生不会用或者乱用。一些高校期末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避免了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成绩的弊端,但是某些高校规定了每门考试课必须有四种以上的题型,对于一般的学科而言,这种规定也许是可行的,但对于生物统计学而言,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为目标,合理讲授统计学的相关内容。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为宜,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题型只需考察计算题和试验设计题两种题型,即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涉及的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对学生而言,难懂、难记、更难用,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因此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的操作,掌握EXCEL、SPSS、DP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相关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论文范文字 篇六

浅谈企业科技项目统计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重在项目支撑。作为全社会科研发展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创新研发意愿的强弱,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基于此,笔者针对近两年来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统计情况的分析,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2014年、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统计情况

截至2015年度,成都市在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高,达1681家,比2014年度增长。其中,科技项目数首次突破万项,达10068项,比去年增长。1.自选项目雄居第一,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占比小。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依然以企业自选科技项目为主要形式,共7647项,占全部科技项目的,比去年同期增长2286件,增幅十分明显;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共1115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3项,增幅达,但占比小,仅占全部科技项目的。2.独立研究科技项目占主导地位,项目经费来源渠道有限。

从项目合作形式上看,独立研究项目共8221项,占全部科技项目的,占主导地位;其次是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共565项,占;第三位是与境内高校合作项目,共557家,占。与2014年同期比较可以看出,与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合作项目和与境外机构合作的科技项目大幅下降,分别为2014年科技项目的和,参加科技项目人员数同比下降和,项目经费内部支出同比下降和。

二、促进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发展的建议

1.加大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科技机构的力度,重视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的申报。据统计,2015年,成都市在统168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仅770家企业设立专门的科技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占比仅为,因此,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科技机构很有必要。同时该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一部分人专门负责与科技主管部门项目申报处室对接,随时了解项目申报动态,注意申报截止时间和要求。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项目申报的侧重点,撰写项目申报书,并准备项目的佐证材料。通过明确分工,大大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的机率,这样一来,将大大解决企业科技项目来源单一的现象。

2.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改变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模式相对单一的现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技项目的质量,从而最终提高企业项目产出效益。从统计结果上看,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研究仍以企业独立研究为主,模式单一,产出效益同比去年有所减少。据统计,2015年,成都市在统1681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创造新产品产值为亿元,同比减少;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亿元,比2014年减少,出口创汇亿元,同比下跌。上述数据反映出企业科技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科技项目的质量有待提升。

如何有效提升科技项目的质量呢?一是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从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合作形式上看,与境内高校合作项目为557家,仅占全部科技项目的,由此看出,企业与高校在科技项目研发上联系不紧密,合作甚少。要想提升科技项目的质量,企业应主动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掌握高校最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从而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准确定位科技项目的研究方向,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是科技主管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定期开展科技合作洽谈,将产学研合作长期化、制度化。平时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及时组织产学研各方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产学研各方可以情况通报、组织互访、举办项目推介活动、召开联席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统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对科技项目的研发越来越重视,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要想提高科技项目的质量,增加项目的产出效益,企业还需不断开拓思路,针对性采取各种措施,与高校、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同时,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克服科技项目研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提升成都市的全面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姜述卫。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统计情况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浅析如何提升我市科技项目工作水平[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7).

[3]王丽敏。浅谈企业科技项目申报与科技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8).

[4]贾若详,刘毅,侯晓丽。企业合作模式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通州市企业为例[J].地理研究,2005,(04)

统计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统计实务》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高职教学的理念,统计实务课程则必然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进行整合。在几轮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工作。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